Decanter亚洲葡萄酒大赛评委的一天

图文:陆江

评委的一天,我这次参加的赛事是Decanter 亚洲葡萄酒大赛(Decanter Asia Wine Award)2017,缩写是DAWA,为了方便记忆我一直谐音念成“大娃”。作为DAWA的评委也有数届了,我收获蛮大,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品鉴经验。下面我会把三天品鉴经历,整合在一天记录,因为三天的大部分工作流程是相同的,只是分组伙伴和酒样产区会有不同。

虽然我给不少国内外葡萄酒大赛做过评委,不过从专业性到严谨性,DAWA是我参加过的酒类竞赛中,个人觉得做得是最好的。

我简单介绍一下DAWA,DAWA作为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葡萄酒大赛,从酒样数量和产区覆盖面,到流程安排,评委的组成,评判机制,奖项设定,到后期推广,整体实力在亚洲葡萄酒竞赛中可以算是首屈一指。

评委团主席是葡萄酒界的超重量级人物Steven Spurrier,6位副主席: 国际酒界传奇学霸Gerard Basset (MS MW MBA OBE+侍酒师世界冠军), 中国葡萄酒权威李德美(Li Demei), 新加坡葡萄酒评论家庄布忠(Poh Tiong Ch’ng), Decanter核心专栏作家Andrew Jefford, 澳大利亚葡萄酒专家Michael Hill Smith MW 和 日本酒界一哥Shinya Tasaki。 评委团覆盖了中国大陆、印度(包括印度第一位MW)、新加坡(包括新加坡第一位MW)、日本、印尼、韩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香港作为自由港,对评委们的签证签注都很方便,大部分还是免签,这也是个软优势。

因为大赛连着几年举办地都是在香港港岛的数码港,硬件和环境都很合适,只是公共交通不太方便,组委会为此安排了一趟从上环发车的评委班车,所以我每次订宾馆,一般都选在上环附近。评委班车每天早上8:30发车,发车一般都会比较准时。这次赛事第三天一早我晚到了半分钟,默默地看着班车在20米开外出发开走了,于是我打车又多了20多分钟的打盹时间。

连着三天的密集品鉴,对味觉嗅觉和头脑反应,都是挑战,所以一定要休息好,保持足够体力和状态。

到达数码港,大赛组委会在场地门口的休息区,为评委们准备了简单的西式早点和咖啡茶水,因为正式品评是9:30开始,评委们在早餐期间可以交流寒暄,现场语种主要是不同口音的英语,还穿插着粤语,普通话,法语,日语。我和一起参加了数届的不同国家的熟面孔们打了招呼,聊些酒圈的趣闻。

这姑娘可能是颜值最高的工作人员之一

现场的工作人员,是一些香港本地的年轻人,他们工作细致麻利敬业,都会说英文,有好几位是工作了几届的“熟人”。他们在Decanter要求下,对整个流程包括评委电脑设置、酒具分发、酒样的分类标示、倒酒顺序、瑕疵更换和突发的处理等,都能按时有效完成。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也是大赛顺利进行的直接保障之一。

哦,下图是工作人员中的美丽背影。

开始惯例是Decanter组织方的致辞,这届大赛概况的简介,以及7位正副主席的致辞,其中包括了我们熟悉的李德美老师,他是连续数届的评委会副主席。我一般光顾拍照,大致听到这次酒样数量达到了新高32xx款。

品鉴开始,每位评委电脑无需自带,都是现场提供,都已设好系统,国货品牌联想。

每组一般3-4位评委,各位评委的登录名和密码都有提供,是Decanter的一个在线葡萄酒品评系统,这几届用过来,感觉这个系统还是蛮方便有效。

评委们在现场会拿到当场品鉴的酒样产区,品种,年份等信息,除此以外,都是盲品。这样同类比较打分,是比较公正的,也有利于评委的快速精准判断。

一般第一款,我们同组评委们会当做校验样酒,每位评委报出自己的打分,如差距较大,就会各自调整,尽量让大家的评判松紧度一致。

评委们写完酒评,打完分,负责各组的副主席可以通过系统,看到所在组的每位评委的点评和打分。副主席们工作压力还是蛮大,所负责的几组的酒样都要品鉴,所以是我们普通评委的品鉴量的几倍,我们一般一天品百款,而副主席们普遍是200-300款。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每个轮次(flight,数款到10多款)结束,负责我们桌的副主席会过来,每款过一遍,根据各位评委的打分,会有一个最终分数,当然会有意见分歧讨论的时候,这时赛事的机制也是很民主。下面我贴的视频,就是我在澳洲产区那桌品鉴时遇到的争议,我和另一位同组评委给于这款酒铜牌的打分,而负责的副主席Michael并不赞同我们的打分,这时根据大赛机制,Michael请评委会主席Steven Spurrier来品鉴确认,最终结果Steven Spurrier给予89分,铜牌的结果。

当然评委品鉴的产区选择,也是根据事先评委递交的熟悉产区来综合分配的,所以在遇到一些产区的冷门品种时,在座的评委也会交流这些品种的特点,以免误判。像我这次在中国葡萄酒分组品鉴时,遇到一个中国本土鲜食葡萄酿的酒,同组的新加坡和日本评委都没接触过,我会简单介绍这品种特点。同样遇到我不熟悉的日本当地品种,我也会询问日本评委相关的信息。

对了,还要提一下,因为是一整天的品鉴,各组进度不一,所以组委会安排自助午餐,中西餐菜式都会兼顾,没有刺激性的菜食,这也算是评委们的休息调整时间,当然是简餐,选择不多。

因为餐前品鉴的状态和效率会比较好,所以我们组刻意地在午餐前,加品了两轮本该下午品鉴的轮次。证明很明智。午餐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味蕾嗅觉的敏感度,所以下午少一点轮次,会让心情比较轻松愉快。

下午流程依旧,我们到4点左右,就完成当天的品鉴任务,这时我会去尝试一些也已结束品鉴组的一些佳酿,不少我感兴趣的产区或酒种。

最后是和一些相熟的评委告别,有些还会互留联系方式。年事已高的评委会主席Steven Spurrier,在致辞时特别提到这是他最后一次担任主席位置,所以我还特意找他合照纪念。

品鉴结束了,晚上终于可以轻松享受香港的美食。一直对上海的吃心同学推荐的得龙大饭店,很有期待。这是一家做香港老菜式的经典饭店,因为地处老的启德机场附近,交通不方便,所以也随着新旧机场的更替,经历了不少波折兴衰,现在饭店已是香港老食客喜欢去的私藏菜馆。

这次特别感谢香港酒圈的老友Fred,帮忙完成了我的心愿,而且还有惊喜,试到菜单外的一些私房老菜。话不多说,以图为证。川卤牛脸肉的火候,烧鹅的鲜嫩带汁,特别提一下,这是我最近一年吃到过的最好的烧鹅,脆米扣肉饭的脆香口感,佛跳墙的清鲜,鲍鱼的入味,还有金钱鸡蝴蝶饼和鸭脚包……感谢!

以爱为名的葡萄酒是什么味道

文: 王智慧 | 葡萄酒在线

这是一个雨后的空气和泥土,每一条街道和街边的石椅,蜿蜒的河流和河边的青草,清晨葡萄藤叶片上颤抖的水珠,都氤氲着恋爱气氛的小镇,每一天都有人来这里寻求爱情的祝福,每一个街角的咖啡馆里都有一个心怀爱意的少年在写诗。

这就是Verona(维罗纳)了。 距离威尼斯两小时左右车程,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古老城市。一代文豪莎士比亚的经典爱情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背景就设定在这里,所以它还有个好浪漫的名字:爱之都。

从葡萄酒产区来讲,这里属于意大利东北部的Valpolicella地区。有果味芬芳,没有太多负担,愉快,温柔的Ripasso。有极致甜蜜浓郁到像一个童话的Recioto。还有名满天下,粉丝无数的Amarone,厚厚的黑巧甚至还有一些朗姆的香气,入口复杂,浓缩强壮,却让你愉悦地跪求被征服而不是咬牙抵抗。

Pasqua Vigneti e Cantine,是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一家极具浪漫气质的酒庄,历史可追溯至1925年,至今已历三代。他们于六十年代开拓了海外市场,八十年代建立了农业技术研究中心,进入两千年之后,斥巨资在San Felice新建了占地约两万平米的新总部和酒厂,从酿造过程中的破碎、发酵到化验室的成分分析和新品培育,所使用到的机器都是机器中的劳斯莱斯。2016年,Pasqua的全球总营业额为4800万欧元,其中中国市场增长了77%。

是的,他们是带游客参观时伸手一指“你能看到的地方都是我们家葡萄园”的土豪,让人非常想跟他们做朋友。拥有葡萄园300ha,年产可达1500万瓶,出口5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总产量的90%。但可喜的是他们并没有因为产量大而忽视品质。和精品小酒庄一样,每一瓶酒都是自己的孩子,酿酒师为了每一瓶酒的口感、风格和特质,可以认真地跟你讨论上几天几夜。他们还是浪漫到骨子里的,为新酒11 Minutes建立了一间完全用镜面和228个粉色酒瓶装饰起来的梦幻展示厅,把它当做封存在酒窖里的时间胶囊。

11 Minutes
11 Minute,这款桃红使用红葡萄品种酿造,但与白葡萄酒酿造方式类似,在发酵前进行轻柔仔细的压榨(不带皮发酵),避免萃取过多的单宁和色素。比之放血法,这种直接压榨之下的桃红葡萄酒有最淡雅的颜色和精致的香气。11分钟指的便是与果皮接触的时间,在这个恰好的时间里萃取到它的精髓。

特别的设计,在正面可以看到瓶后壁的女性图像

Corvina给酒带来夏日夜晚微风里小白花的芬芳,和让人齿颊生津的酸度。 Trebbiano赋予它优雅姿态,是它细致单宁和持久鸢尾、樱桃回味的来源。Syrah带来爆炸的黑樱桃、桑葚的果香和一些异域的香料香气。Carmenère坚实了酒的结构,让它随着时间变化依然保持最美好的样子。

Romeo & Juliet Passione Sentimento Veneto IGT Rosso

前面说过了,Verona是莎翁《罗密欧和朱丽叶》故事背景的发生地。在Verona政府在反反复复对不远万里来朝圣的莎粉们解释了一万次说这是虚构的,是小说,是艺术!我们这里并没有那个朱丽叶之后终于决定顺应民意,揣摩原著的风格实物化了朱丽叶故居,修建了朱丽叶的阳台(罗密欧翻墙偷窥人家闺中大姑娘的地方),以及朱丽叶的雕像。Pasqua的酒标,便是这处故居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墙,上面贴满了游客为爱情祈愿的小纸条。

朱丽叶雕像和朱丽叶墙

酒庄这个系列的红葡萄酒选用当地品种Corvina和Croatina,还添加了40%的Merlot,也因此只能被标为IGT。酿造方法模仿Amarone,手工采摘后将葡萄风干直至失去30%的水量,再拿来与新鲜葡萄果汁混合酿酒,也因此表现出比葡萄更集中的浓度和风味。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2%左右的酒液在旧樱桃木桶中熟化了三个月,也因此得到了特别具有表现力和Valpolicella热情芬芳如爱情特质的葡萄酒。漂亮的宝石红色,充满浓郁的樱桃香气,混合一些榛果、木本气息和香料,良好的酸度,整体感觉清新圆润,非常可爱讨喜,宜于配餐的一款酒。

MAI DIRE MAI,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 DOCG 2010

最后跳到Amarone,它是意大利东北部Valpolicella的特有酒款,比普通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多出了风干这一步,酒精度不得低于14%,糖分不得高于12g/l. Pasqua的这款Mai Dire Mai,主要酿酒葡萄Corvina(65%)来自于23ha的葡萄园Montevegro,海拔350米的山区,土壤含有丰富矿物。除此之外还有15%的Corvinone、10%Rondinella和10%Oseleta。葡萄经手工采摘之后,木盒风干4个月,冷浸渍3-4天后不锈钢罐发酵40天,24个月法国新橡木桶除陈年(70% 225L桶,30%500L桶)。

我们尝到的这款2010年份,是一款丰富浓郁,集中度非常出色的Amarone。单宁有力度但是细致,口感饱满,并不坚硬,更偏向顺滑柔软的。可以感受到丰富的樱桃、李子、摩卡、黑巧、皮革的香气。让人想起香浓的黑巧克力蘸着新煮的咖啡,回甘悠长,香气带来幸福感。

微信号:WINECLOS

美食 | 美酒 | 旅游| 八卦| 分享,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