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gundy Discovery】Chemin Gourmand:迷醉的老饕

【Burgundy Discovery】Chemin Gourmand:迷醉的老饕

Sylvia CHEN 陈微然

616日,周日

……

……

周日的法国小城里就像时间停滞了一般,商店关门,餐馆不开,超市也不开,几乎没有任何商业活动。圣乔治村里面更是死气沉沉,大街上没有一个人。

早就听说到6月份,法国各个村庄都会举办这种在葡萄园享受美食美酒的活动Chemin Gourmand,所以尽管最近法国天气无常,还是早早的就定了票。我想着该不会只有我一个人在葡萄园里瞎走,再迷了路。不过到了出发地就发现人头攒动,一片欢乐祥和。chemin gourmand 1

chemin gourmand2

领了杯子和地图,在一片背着小绿包的人群的带领下,向标着Aperitif餐前小点的地方出发。

餐前小点是加大号的Gougère,用鸡蛋,奶酪和面粉混合后做成的面包,很滑嫩。配的酒是Louis Bouillot的两种Crément

离开了起泡酒和Gougère,没走一会儿就领到的法餐中的头盘。头盘是不出意外的西芹火腿冻(Jambon Persillé),滑嫩的火腿之中夹杂着些许西芹的清新,果冻般的质地一口咬下去还有点弹牙呢。不过这道头盘的精髓不在于这肉,而在于着黄色瓶子中的酱汁。带点芥末,带点醋味,配上芝麻菜和火腿冻,让人不由的大快朵颐。

Chemin Gourmand 2

人们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没少了音乐的陪伴。为大家表演的老人家操着一只木制吉他,带着围裙和小丑帽,这大概是我见过最滑稽的“歌手”了。他唱着法国乡村里的流行歌,一时间却获得了所有人的共鸣,引得台上台下大合唱。

chemin gourmand 4

吃过头盘之后,行走方向开始导向山顶。低沉的像是盖在头上的云彩挡住了本该炽烈的阳光,小风吹过,不时还很凉爽。我暗自庆幸这样适宜的好天气,勃艮第的夏天,实在不太平,有时候白天阴天,寒风刺骨,下午突然出了大太阳,五点钟窗外洒进的阳光暖暖的让人想睡个午觉,到了晚上刚打开的窗户却又飘进了雨点来。

 

随着人群走到了坡上的平台,这里我们领到了当天的主菜:勃艮第红葡萄酒烩牛肉。在勃艮第的这些日子,吃了这么多家的红酒烩牛肉发现其实每家店多少还是有区别。酱汁的浓淡和牛肉部位的选用最体现实力。最喜欢当天吃到的这款,里面有可口的小洋葱。配酒是Jean Jaqucues confuron Nuit st George Les Fleurieres,这一站的配酒还是有不少村里的名家出现。

Chemin gourmand 5

走走也累了,拿着餐盘四处找位置,看见一群面善的老人家就凑过去找了个空座。谈到葡萄酒,法国人总对来自自己老家的葡萄酒有特殊的感情。老人们一家子来自阿尔萨斯,一家子来自茹拉,聊聊黄酒,聊聊迟收雷司令,不一会儿大家就熟络了。

 

老人家们一直问我是不是一个人来,许是我的形单影只在一片家庭聚会的人群中有些各色。记得当年上跨文化交流课的时候,倡导女权主义的奥地利老师说,欧洲人觉得在社会主义国家,独处的成员总显得有点可怜,我听着刺耳。一个人的旅行,并不代表孤独,是静心沉淀,排除干扰之后和内心的对话。所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是一份独处时自得其乐的悠然,那是一份太好的心境。

 

外面开始飘起了小雨,我躲在角落里面坐着,听法国自己人之间聊聊葡萄酒。年长的男人装作自己很懂的样子冲对面的金发美女炫耀:“我这杯是勃艮第2009,大好的年份,你那杯是什么?”因为勃艮第相对单一的葡萄品种,勃艮第人聊起酒来更注重年份,谁家做的酒也并不重要。想起2010年在美国采访,酒庄里的客人们兴奋的和对方说起来, “嘿!你知道么,昨天我喝了一款特别棒的Petit Syrah,前阵子喝的Zinfandel也不错”这两国之间的差别,是不是这也能算风土, Terroir?

 

旅程结束的时候走到了奶酪和甜点区。这是法餐里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勃艮第的Epoisse臭奶酪和口感如冰激凌一般的Savarin都是来勃艮第以后发现的宝藏。甜点这次提供的是覆盆子派,来法国以后,一周总是忍不住要买一次。搭配了boissset集团的出品,佳美起泡酒Sparkling Gamay。口感有点像澳洲的西拉起泡酒Sparkling Shiraz,不过充分发挥了佳美果香的特质。

chemin gourmand 5

酒足饭饱,天也放晴了。最喜欢勃艮第葡萄园上飘过的云,那样的静谧而纯美。其实来法国以后,最大的变化是内心这一份难得的平静。在葡萄园里漫步,走过Haut Cote无尽的树林,或大或小的石头散落了一地。不远处还有张石桌,刚好在树荫下。这一方被森林和葡萄园包围的净土,想来以后会常去了!

Chemin gourmand 6

 

原文发表在:欧洲时报

europe weekly

 

 

The Ultimate Book List for Burgundy Fans 勃艮第粉丝的必备书单

The Ultimate Book List for Burgundy Fans

勃艮第粉丝的必备书单

陈微然 Sylvia CHEN

最近很多朋友希望我能推荐一些的关于勃艮第葡萄酒的书,一一解答有些辛苦,于是干脆整理出来跟更多的朋友分享!

我喜欢纸质图书放在手中的重量感,翻开书之后的油墨香,喜欢印刷精美的铜版纸,所以电子图书的下载方式就不推荐了。


The pearl of the Côte: The Great Wines of Vosne-Romanée, Allen D. Meadows

这应当是著名勃艮第酒评家Allen Meadows 仅有的一本著作,内容就是写勃艮第Vosne Romanee村庄特级田和一些有名的一级田的故事,他们的历史,风格,轶事等等,还有三十多页的勃艮第葡萄酒历史。这本书可以被形象的称为“听梅多大神讲故事”。他的文字很有故事性,看起来不费力。看完书以后你才会发现原本已经很复杂的勃艮第背后还有更复杂,隐藏的更深的故事。

书里面的图片非常精美,有每块田的航拍实景图,有了这本书,再去Vosne田间行走看田,如若神助。另外,Allen Meadows对每块特级田出产的葡萄酒有将近100个年份的品饮记录,刺激着所有读者的味蕾和神经。

 

burghound

 

Inside Burgundy, Jasper Morris MW

勃艮第“板砖”系列丛书!

这本是另一著名勃艮第酒评家Jasper Morris之手,可以当做勃艮第酒庄,田产的百科大辞典。里面详细介绍了勃艮第每一块一级田,特级田以及每个村庄的主要生产商,每个酒庄会有一些旗舰酒款的品鉴记录。当然大部分是BBR代理的。BBR网站上的酒庄介绍跟书里有不少重合。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Jasper Morris作为一个英国人,写作改不了的习惯就是用很多法语又没有英文注释,有些法语单词是勃艮第酒农特色,别的产区不常说。不懂法语的朋友看这本书个别时候会卡壳…….

inside burgundy

 

The wine of Burgundy, Sylvain Petitot

和Inside Burgundy一样,都属于勃艮第酒粉必备图书,因为少了各家酒庄的详细介绍,所以不属于“板砖”系列丛书,轻松便携带,还有详尽的地图。主要简单介绍勃艮第各个产区,以及各个田产,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如今已经由台湾的前辈翻译成中文,这可是国内酒友的福利了。

les vin de bourgogne

 

Grand Cru, Remington Norman

这本也是开篇讲讲勃艮第的基础知识,酿造方法和历史而后介绍勃艮第的所有特级园。有详尽的历史,土壤,气候描述。各家酒庄的占地,以及个别特级园每家葡萄园的位置写的都很详细。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耐看!

GrandCruRems

 

CÔTE D’OR: A Celebration of the Great Wines of Burgundy, Clive Coates MW

The wines of burgundy,Clive Coates MW

Clive Coates 的书是写给饮者看的,品酒辞和年份介绍非常多,大约占了半本书的样子。适合那些喜欢喝老年分,或者想要自己从国外选买勃艮第葡萄酒的爱好者,不适合希望看故事然后给别人讲故事的朋友。

clive coates

 

Les Grands Crus de Bourgogne Vus de Ciel, Gerard Corret

这其实不能被称之为一本书,他其实是一本勃艮第航拍地图。亮点在于每块田产实地航拍后,标出各块田产的名称和界限。书很薄,特别适合拿着看田找田。最清晰,直白的地图。英法双语有些注释和对田地的解释,法语初学者也适合用这本书增添词汇量。

les grands crus

林裕森:酒瓶里的风景

作为唯一一本介绍勃艮第葡萄酒的中文原创书籍,即使都是繁体字,看着都怎么都比外文的舒服的多。新版的酒瓶里的风景前半本像高中地理培训教材,对气候土质以及他们对葡萄酒的影响花了很多笔墨介绍,很有意思。对勃艮第的种植方式,不同酿造法,流派也有系统讲解。酒庄介绍的部分没有Jasper Morris那么注重,一个酒庄大约不到一百字轻描淡写。

这是板砖系列中的板砖之王,想看故事的朋友请不要轻易入手,但是技术流和极客们需要人手一本!

酒瓶里的风景

Ode aux grands vins de bourgogne, Jacky Rigeaux

Jacky Rigeaux法文的这本书因为是写人物,所以比较有趣味性,深深的刻画出了一个在一片乱石岗中炸出一片田的倔强老头形象。他的另一本英文书叫做 Terroir and the wine growers。这本书基本是一本访问集,访问各个产区的酒农,让他们说出自己对“风土”二字的理解。不过Jacky Rigeaux写的英文书实在是不太有吸引力,内容性也不强,不太容易看进去。

Henri Jayer

Climats et Lieux-Dits des Grands Vignobles de Bourgogne, Sylvain Pitiot

Sylvain Pitiot老先生出的新书,这基本是个地图,涵盖勃艮第各个村庄葡萄园的地图,各个‘Lieu Dit’‘Climats’的来源,每片田的拥有者。给纯极客看的书。普通爱好者应该只会拿这本“板砖”镇宅……

climates et lieux-dits

 

另外补充一些其他朋友的推荐:

Le 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Gert CrumJan Bartelsman

介绍罗曼尼康帝酒庄的那点事儿,有英文跟日文版,书的价格跟酒的价格一样贵!

The Finest Wines of Burgundy: A Guide to the Best Producers of the Côte D’Or and Their Wines (The World’s Finest Wines) , Bill Nanson

这位Bill Nanson就是Burgundy-report的主笔,写的非常好,很有亲和力,分区非常清楚,读者各取所需。喜欢Burgundy-Report的朋友可以买一本支持作者

Burgundy ,Anthony Hanson MW

这也是一位英国MW的作品,可惜的就是最后一次更新在1999年,之后就没有再版。Mitchell Beazley出版社出的书也是出了名的难买到。

Bordeaux/Burgundy: A Vintage Rivalry , Jean-Robert Pitte (Author), M. B. DeBevoise (Translator)

这本讲勃艮第和波尔多人互相不服的故事,喜欢八卦的同学可以入手。

The Great Domaines of Burgundy: A Guide to the Finest Wine Producers of the Cote d’Or,

Remington NormanCharles Taylor

又是一本Remington Norman的出版,他的文字很有故事性,容易看得进去。

在勃艮第的自说自话I:哪来的皮鞋味儿?!

在勃艮第的自说自话I:哪来的皮鞋味儿?!

 陈微然 Sylvia CHEN

最近勃艮第大雨,每天见不到太阳心情真不好,于是想着办个酒会,说不准酒友们的热情能打破这整日的阴霾。这次喝的是Chambertin特级园垂直,1976,1982,1985,1988,1989年份。英国诗人Hilaire Belloc 曾经写道:“我忘了这地方的名字,我也不记得身边的姑娘姓甚名谁,我只记得那天喝的酒叫香贝天。”  (I forget the name of the place, I forget the name of the girl, but the wine was…Chambertin

 

出于好奇,我选了一个勃艮第的绝版酒庄Belland Adrien,酒庄在2009年挂牌出售(附酒庄介绍)。12公顷的田产分别被Eric Rousseau, Jean-Nicolas Méo Méo Camuzet)以及Domaine des croix买下。酒庄0.4公顷的Chambertin被Domaine Armand Rousseau收入麾下。今天喝的就是这绝版的Chambertin。

photo (1)

 

1976: 入杯香气特别诱人,完全没有老态,还是以山楂,李子干的感觉为主,香气特别开放。放置一阵很莫名的散发出了一种皮革和油的味道,和果香分离好像是存在于不同的空间。入口感觉特别清爽,酸度很跳跃,单宁依然还有些力度,整个的结构还是非常好,很平衡。让人有些不悦的是,入口以后,那股皮革的味道又出现了,而且还特别明显,就像是谁的大皮鞋掉进了发酵罐一样。酒精在入口后略有灼热感,有人不喜欢,我倒是觉得这给酒增添了几分力度。有人觉得苦,我觉着其实都是这大皮鞋味儿闹的。

 

1982: 尽管在波尔多是个传奇年份,在勃艮第1982绝不是那个神奇数字。1982年的夏天过于炎热,葡萄产量较大,风味不集中。没有温控设备的酒庄很难降下发酵的温度,对他们来说,这可是个相当困难的年份。成酒并不是集中饱满,力量型的勃艮第,偏优雅柔弱。看着年份报告,祈祷着这酒可千万别死掉。结果出人意料,香气非常集中,除了李子干的味道之外,还出了草莓酱和花香,当然还有这个鬼魂一般偶尔闪现的皮革味儿。入口酸度略有些高,不过相对上一款酸度的平和,这款更打动人心,单宁也还圆润带着点不服老的力度。这款酒入口的皮鞋味儿少了些,但是一样让人反感。

 

1985: 勃艮第80年代的优秀年份之一,一月份气温达到零下30度,平地上的村级葡园非常容易受冻害影响,导致葡萄藤死亡。春季的寒冷天气导致葡萄树花期延后,然而,夏天的风平浪静使得采收正常进行。采收期间风平浪静,没有多余的雨水,所以没有霉菌的影响。但8月中Aloxe Corton大降冰雹,出产严重受损。WS评价这是一个奇怪的年份,许多红葡萄酒在他们的第五个年头表现极佳,但是10年后老去,但是不少优秀的出产反而还未到试饮期。这酒像烟花,绽放时绚烂,可是消失的迅速,不留痕迹。香气非常开放,草莓黑樱桃加上少许花香配合,很讨喜。入口时感觉非常强壮,集中度很高,还是有些皮革味儿,但已经是正常老年份应有的皮革味道,不是那个令人生厌的大皮鞋味儿。酸度充沛活跃,不过分,单宁的结构感特别好,还很顺口。入口期间非常平衡,就是后段特别空,让人觉得有点遗憾。

 

1988: 同样也是80年代的优秀年份之一,被Jasper Morris评述为85年的完整版。这一年的勃艮第无比太平,没有霜冻,没有冰雹也没有霉菌。5月和6月初的大雨干扰了花期,6月至8月这个关键时期炎热干燥,采收期间也尽是好天气。皮诺的表现比霞多丽要好。红葡萄酒需要一定陈年予以柔化。这酒香气实在是诱人,让我想把脸埋进酒杯,贪婪的吸走每一分香气。大吉岭红茶,乌梅干还有浓浓的黑巧克力味,没有前面几个年份的花枝招展,但是多了几分集中和浓郁。喝到88年,我们终于挥别了莫名其妙的皮鞋味儿。酸度很高,单宁仍旧有力只是略带干涩,余韵当中的果香和黑巧克力味特别讨喜。放几年酸度和单宁能再略微柔化,肯定会平衡,更好喝。

 

1989:89年的5月大降冰雹,6月至9月保持炎热干燥,葡萄成熟度很高,生长期也未受干扰。8月的部分降雨使葡萄树免受干旱的困扰,是个适合陈年的好年份。1989这款Chambertin完全在走下坡路,酒一倒进杯里颜色就不太对,棕色特别明显。按道理说不应该,连76年都是宝石红偏棕。不过酒还真没氧化,烟熏和蘑菇的味道为主,不是很开放,入口更是单宁刺口,酸度失衡,89年Gevrey村的一级园都比他表现好。

 

在这勃艮第,一切皆有可能。差年份做出顶级酒,好年份做出劣质酒,这些都不是空谈。我觉得任何想要统一或者总结勃艮第的人都很勇敢。这几个年份,媒体评价的好坏跟我们实际品尝的结果不太一样。89公认是好年份,做出的酒如今完全在走下坡路,82公认的大差年却顺口圆润。总会有惊喜,总会出人意料,这便是难搞的勃艮第酒了!其实,决定一款勃艮第酒口感的变量有很多个,酒庄,葡萄田,酿酒师和年份,这么看来,其实年份只是影响口感的一个小变量罢了。

 

酒庄介绍:

Domaine Belland Adrien是位于Santenay的酒庄。Remington Norman 在其著作The Great Domaines of Burgundy中写道:“Belland的酒庄无疑是勃艮第尚未发掘的明珠,别错过,他绝对是勃艮第的顶级酒庄之一。 ”

酒庄的田产分布广泛,从Santenay一直到Gevrey Chambertin。在Corton地区更是拥有三片极好的特级园,Clos de la Vigne au Saint, Greves 以及Perrieres,树龄均在40年以上。 1996年Belland Adrien正式退休,将掌管酒庄的任务交给了儿子Jean Claude Adrien,当然,对应于勃艮第的酒农来说,老一辈即使是退休了也不会完全离开他热爱的葡萄园。从这个年份开始,父子二人开始不对葡萄酒进行最终过滤,转做更丰满,单宁略温和的葡萄酒。每天三次泵取淋汁,特级园采用50%新桶,18个月陈年。好好的酒庄,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给卖了。

 

 

 

The most recommended restaurant in Alba 老饕上路:Alba超高性价比餐厅Calissano

老饕上路:Alba超高性价比餐厅Calissano

Sylvia CHEN 陈微然

在Alba这个被米其林餐厅和高档酒店包围的城市,不去好好体验一次美酒美食实在遗憾。囊中羞涩,几个三星餐厅动辄二百欧一套的餐点实在承受不了。几个一星的菜看起来又有点鸡肋。于是选择了一家米其林指南推荐酒店当中的餐厅,Calissano。酒店的开胃菜和前菜经常出现一位数的价格,大部分是十欧出头。作为一家在四星级酒店里的餐厅,这个价格实在很平易近人。葡萄酒的也价格非常合理,最重要的是有特别多的适饮年份,大家名家,精品酒庄应有尽有!看了酒单和菜牌就毫不犹豫的选了这家。

前菜:芦笋

calissano1

我得说,这一路上我有点强迫症,只要见到有芦笋的地方必点,从前菜一直到主菜的配菜。恕我没见过世面,这样新鲜的肥美的芦笋在国内真的是吃不到!前菜的芦笋被轻微煮过之后,用黄油打底在锅里略煎了一下上色,这是我的推测。当季的芦笋多汁而肥美,没有在上锅煎太长时间使得芦笋中的汁液完好的保存下来。配上蛋黄酱或是青瓜酸奶油酱,一冷一热,一浓一淡别有风味。

第一道主菜乖乖点了意大利饺子,几次来Piemonte都在不同场合被告知来这个区域一定要点饺子。因为做的好看,经常在超市里面都会忍不住买回家,买回家以后总是还没吃完一盒就狠狠告诫自己我绝对不会再把钱浪费在这种食物上面。来到意大利,真正尝到当地的手工饺子才发现仅仅凭法国超市货就给意大利饺子下定义是我辜负了这个世间美味!饺子配上了烤肉酱汁,当中是经典的牛肉馅。

Calissano2

朋友的主菜选择了意大利Risotto,吃了一路意大利米饭,这家是最后悔的。小葱,西葫芦和少许虾仁做辅料的Risotto让我觉着,如果我加个鸡蛋做成虾仁炒饭一定比这个湿哒哒的半生米饭好吃多了!Risotto还得做成纯意式风味的!

calissano3

为了搭配主菜,我选了一瓶1995年的Barolo来自Azelia酒庄San Rocco葡萄园。60欧的酒店价格是个大惊喜。意大利人的葡萄酒和餐点是绝不会分开的,所以很多酒庄都和餐厅,酒店有长时间的合作关系,很多酒庄里没有的老年份在餐厅都能找到。1995是个Barolo被遗忘的年份,从96年开始一直到2001年,Barolo不断出现大好年份,传奇年份,1995这个并不差的年份就被之后的96-01映衬得暗淡无光了。

白天刚刚访问完酒庄,第15代庄主是个身材高挑,干净白皙的大男孩儿。说起话来懒洋洋的,品酒室里有个手工制造的大木钟,沉重的钟摆左右晃动发出阵阵闷响,不一会儿就让男孩儿说的话变成了画外音。男孩儿虽然腼腆,但是跟他父亲一起做出来的酒却是‘极好喝的’!

Azelia

第二道主菜选择了羊排配芦笋

我得说,这道菜是跟这老Barolo是最相匹配的一道。老酒中的动物皮毛和香料味恰好盖住了羊肉的膻味,炸制的羊排缺乏的酱汁也被老酒在口中果干的香气补齐,已经无比细致的单宁在口中尽情展现风姿,说是玫瑰带刺,却不扎人。

 

那天因为知道有朋友开车,所以喝得尽兴,第一次喝了小半瓶。回酒店的时候冲谁都傻笑,已经分不清自己说的是英语,法语还是蹩脚的意大利语,却依稀记得这老酒中的果香回甘和细致单宁。那一夜,带着满满的幸福回忆入睡,准备迎接又一个充满惊喜又遍布荆棘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