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gundy Discovery】 Amazed by wines from macônnais 勃艮第专题二:马贡的逆袭(下)

勃艮第专题二:马贡的逆袭(下)

Burgundy Discovery: Amazed by wines from macônnais

陈微然 Sylvia CHEN 

听说这家酒庄完全是个偶然,看到朋友分享的照片当中赫然有一张马贡贵腐酒的照片。我一下来了精神,没隔多久就打电话约了酒庄Marc Jambon (马克·让博)。当然我得承认最开始是这酒庄的名字让我忍俊不禁。(意译的话这家叫火腿酒庄)

勃艮第的许多酒庄和庄主的居所是在一起的,这家也不例外。进入酒庄,里面陈设简单而温馨,父子二人“短小精悍”,说起话来却是中气十足。

酒庄的出产以马贡产区Pierreclos这个村子为主,带有一款产自Pouilly Vinzelle的葡萄酒。Pouilly Vinzelle是个在马贡仅有52公顷的子产区,出产不多,每次喝却都为这个产区酒的平衡感暗自叫好。Marc Jambon家的出产带着柠檬,橘子和柚子肉的清香,新鲜清爽,有甜感。六七块钱的价格让我恨不能搬回家一整箱。

庄主为Pierreclos这个村子的出产做了不同的风格,不锈钢桶发酵,100%新橡木桶发酵和迟收。其中迟收葡萄酒叫做Vendanges de la st martinst martin也就是每年的1111日,这酒的采收时间可比正常的白葡萄酒晚了有三月之多。2007年的这款迟收葡萄酒充满了杏干的味道,相对简单但是集中度非常好,入口柔和,带着菠萝的清香,不甜腻。2010年款倒是拥有更充实的酸度,给人感觉更完整。

 

2007年迟收精选 我以为仅会比刚才的迟收葡萄酒多些集中度,却不想这香气就以相当娇艳。花香尤以丁香花的味道为主,挟着甜酒中总少不了的杏干和蜂蜜的气息。纯净轻柔的口感,很享受。

品酒过半,老庄主耐不住性子也过来瞧瞧。他兴奋的从厚厚的档案袋里翻出当年参观故宫的照片。那是他十年前第一次去中国,和被外交部邀请在建国饭店展示勃艮第葡萄酒。老人家至今说起代表勃艮第酒农参展还是充满了自豪,他可能还是勃艮第葡萄酒圈子里第一批去中国的酒农。更出乎意料的是,作为出了名“自恋”的勃艮第酒农,他和儿子对其他国家的葡萄酒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对复杂的意大利葡萄酒居然如数家珍。阿尔萨斯和意大利那些拗口的葡萄园他们像是说自己家葡萄酒一样熟悉。老庄主说起自己的儿子满脸的自豪,这独一无二的马贡贵腐和迟收精选葡萄酒都来自他儿子的创意。现任庄主在法国苏玳,阿尔萨斯,沙布丽都工作过,足迹还涉及瑞士和意大利。正是他在苏玳和阿尔萨斯的两段酿酒经历促使他想要在马贡产区做贵腐和迟收葡萄酒的想法。最让人精神振奋的是,他家所拥有的田地却也有每年生出贵腐霉的能力。

临走前跟庄主商量着想买一瓶老年分的迟收贵腐酒回去,庄主大方的拿来了他们的2001年份,说现在喝正好。

 

如今这瓶历经十余年的贵腐甜酒颜色已经变深许多,岁月的痕迹尽收眼底,他还在我的小酒库里静静的躺着,等着不知哪一天将他这十余年的沉淀在我的舌尖扩散,蔓延。

【Burgundy Discovery】Amazed by wines from macônnais 勃艮第专题二:马贡的逆袭(上)

 勃艮第专题二:马贡的逆袭(上)

Burgundy Discovery: Amazed by wines from macônnais

陈微然 Sylvia CHEN 

 

轻薄的酒体,寡淡的味道。我得承认,对于马贡(Macôn)这个产区我可是从来没有好感。

很多当地的酒农因为马贡只有村级和大区级田,所以都是走低价量产的路线。我太难想象会有人守着这片普通的葡萄田,一心要酿出顶级酒来。

也是应了朋友的推荐,找到了这家隐匿于山林间的酒庄– Domaine Bongran.

酿酒师Jean Thévenet是个声音浑厚,略有些害羞的中年人。他一边和我聊着,一边给我倒上了酒。那是一款 2007 年村庄级别的马贡(Macôn)葡萄酒。把酒杯轻轻擎在手中,已香气四溢。橘子,青柠和矿物的清香,饱满而浓烈,在口中丰满馥郁,清新的柚子和白桃的香气持续许久。明显的甜感配以活跃的酸度,你能想想张生偶遇崔莺莺时的惊叹,汉成帝初见赵飞燕时的迷情么?

这酒经过20个月的酒精发酵,2个冬天的陈酿后进行装瓶,而后还要经过2-3年的瓶中陈年才会开始出售。听到20个月的酒精发酵我有些吃惊,通常发酵的时间都在几周左右。20个月的酒精发酵有很大风险,酒被氧化或是发酵停止都非常有可能。他采用14,5度左右低温发酵,并且精选自生酵母当中能够支撑长时间发酵的品种。不论你心中当前有多大疑虑,他的确做出了令人赞叹的并且没有任何缺陷的马贡白葡萄酒。

而后我们垂直试饮了2003-2005年的Viré-clessé2005年款香气像是奔腾而出,熟桃,枇杷,蜂蜜的味道层出不穷。但是口中却相对轻柔,少了些丰腴,多了些清新。2004年整个酒的感觉完全转变,香气比之前的一款复杂许多,坚果,燧石的味道还夹带着些芒果干和山竹的香气,口中更加圆润,酒体也丰满许多。到炎热的2003年,酒的香气明显变得柔弱,口中的香气飘散着感觉有些着急。似是之前的成熟曼妙的女子一下变得青涩害羞起来。

这馥郁的香气和丰满的酒体完全来自于高度成熟的葡萄果实。他们采收这早熟的霞多丽葡萄却都在九月底到十月初,等待着葡萄完全成熟的过程但中,留下的葡萄虽说却也所剩不多。

 

高潮出现在品饮的最后,两款名声在外的半贵腐和全贵腐酒,让我体验了来自马贡产区的液体黄金。

1999Cuvée levroutée 其中有25%-30%的贵腐葡萄,充满了热带水果的味道,虽然入口感觉酒体饱满,但甜感较之前几款并不明显,酸度也相对柔和,整体看来还是款轻飘优雅的酒。

Levrouté是目前产区在议的一个官方命名,专给酒精度大于产区法定标准,并且酒中有残糖的葡萄酒设立。因为酿酒的葡萄会相对迟收,葡萄皮的颜色处于粉紫色(白葡萄品种),当地把这颜色描述为“小兔的嫩粉色”由此有了这个命名。

最后一款2000年的贵腐葡萄酒尤其珍贵,在Domaine Bongran的马贡田中,仅有个别年份能够获得足够的贵腐葡萄,所以只在94,95,0001年有所出产。这价格自然也较苏玳或者西南地区的贵腐高出许多。香气以杏干,果脯和熟苹果的味道为主,非常宜人。口中的也是同上款一样,很中庸。甜度不腻人,酸度柔和却也并不活跃突显。只是对于口味的略重我来说,这酒有些太过优雅。

这默默无闻的马贡产区,竟有如此专注的酒庄。尝完所有的酒,我心中一阵感动,但问的问题略微有些尖锐,我说你觉不觉得不公平,别人都有个特级园Grand Cru,或者一级园1er Cru,你却守着这只有村庄和大区级葡萄田的马贡产区。庄主很淡然,他说夜丘和博纳丘的酒农们一出生便有这样好的葡萄园可以酿酒,而生在我们这片风土之中,我们要更费心,更劳神的对待这些葡萄,才能酿出让自己满意的酒。

他说他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解释,为什么一瓶马贡产区的葡萄酒要经过总共快6年的陈酿才会出售,而同样的莫尔索(Meursault)却隔年就能享受到。一个来自不知名小产区的葡萄酒庄,为什么要做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事。但他觉得人总要有自己坚持的东西,要做出一款好酒,时间也是一味添加剂,经过时间的沉淀,酒中的各种元素良好整合之后,才能给人们最全面的表现。如今的消费者再也没有耐心等待一瓶酒达到最巅峰最适饮的年岁,只有酒农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库存的资金,才能让消费者喝到适饮的酒。

想想看,如果你积蓄已久终于下定决定花几千大洋买下一瓶心仪已久的佳酿。可开瓶之后香气封闭,口中表现平平,和你一起分享的酒友晃着杯子,大呼可惜,这酒开早了,过几年肯定会有更成熟的风韵。

可对于付了真金白银的你来说,恐怕早已没了这浪漫的想法。

【Burgundy Discovery】Bruno Clair: 沉睡的Grand Cru

勃艮第专题之一:沉睡的Grand Cru

陈微然 Sylvia CHEN

 6月初,大多数酒庄忙碌于田间的劳作,小农作坊式的酒庄几乎没有闲下来的人手接待访客。我很惊异于Bruno Clair酒庄的迅速回复,才知道庄主Bruno先生负责葡萄园,他的老友Philippe Brun负责酿酒,如今酿酒的工作接近尾声,所以Philippe老先生十分闲在的跟我聊了一上午。

不愿再赘述酒庄的历史,网络上已有太多。简而言之就是Bruno Clair的祖父Joseph当年推动整个产区更换阿里高特(Aligoté)和佳美(Gamay)两个葡萄品种,转为种植黑皮诺(Pinot Noir)和霞多丽(Chardonnay)两个高贵的葡萄品种,并且为了应对当时惨淡的红葡萄酒销售,首创了马桑内(Marsannay)产区的桃红葡萄酒。23公顷酒园,24块田来自24个不同的法定产区,在Bruno Clair品酒,注定是一场“拉锯战”。

早就听说他家的三支白葡萄酒,不过因为很多白葡萄酿制的会比红葡萄酒酒体还要丰满,所以先红再白是勃艮第的老规矩了。三款村级的马桑内红各有特色,Vaudenelles最好接近,地块位于坡顶,白色的泥灰为主,成酒充满酸樱桃和香料的味道,酸度不错。 Longeroies在三者中最优雅,最完整的一款。单宁细致不过酸度适中,后段烟熏和红色果实的味道明显,回味有甜感。 90年左右的老藤,的确会赋予葡萄酒更和谐丰富的口感。名字很有趣的Les Grasses Tête(大脑袋),名字源于雨后粘土结成的厚片,像土地里冒出来的大脑袋。Les Grasses Tête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三款里面最厚重的,浓郁的李子味不过入口很清新,倒没有过分沉重,不过单宁更明显。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家哲维瑞·香贝天(Gevery Chambertin)村子的一级园和特级园,广受好评的Cazetier这块田一直都有不错的出品,Philippe Leclerc, Bruno ClairDupont-TisserandotCazetier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惜的是桶边试饮2010年份还很封闭,只有坚挺的单宁让人浮光掠影般的体味一番。Clos St Jacques 公认的Chambertin村最优质的一级田,桶边试饮的2010中,那草莓和花朵的甜香在杯中绽放,酸度恰到好处,持久绵长,酒体的集中度让我在心里连连叫绝。Bonne Mare更是花枝招展,太直接明显的乌梅味,带着丁香花蕾,香草的气息。入口香气四溢,李子,大枣的味道伴随着诱人的酸度倾泻而来。

 

在酒窖里上上下下来回了几趟,尝酒似乎也有点累了。Philippe 先生可能也看出来了,就说:“来,咱们换个口味”。他拿出了身后09年大区级的勃艮第白葡萄酒,我预计着漂浮不定的轻酒体再带点年轻气盛的酸度。一口喝下去倒是让我大吃一惊,说不上有多好,不过丰满的酒体,白桃,热带水果的味道在口中悠然飘荡,回味中还带点甜感。价格只要5欧左右,显而易见全部沽清。接下来是Marsanny的村级白葡萄酒,80%霞多丽配上20%白皮诺。比起上一款酒体更轻盈,酸度也更加的活跃,少了些沉闷。我不死心的问他这几款酒是不是一瓶不剩了?眼神里有些抱歉,他说:“全定光啦”。之后便兴奋又带点自豪的跟我说:“嘿,你一会儿试试我做的Morey St Denis白葡萄酒,比这还好,矿物感十足。”我带点戏谑的问他:“老人家,您怎么定义这矿物感啊”他便开始酸度啊,酒体啦云云。我闻了闻自言自语说怎么有股菜花味,把他吓了一跳。后来仔细感觉一下其实是那种白芦笋的味道,带点植物的气息又没到生青。口中的确是矿物感十足,燧石的味道非常明显,还带着川贝蒸梨的味道。后段回味十足。

 

老爷子似乎是来了精神,桶边试饮之后又随即开了其他年份做垂直品鉴。2009年的Clos St Jacques多了些香料的味道,集中度还是一如既往的精彩,只是总觉得酸度和香气都有些沉闷。到2007年,就只有些烟草的味道,酒完全封闭。2004年的干脆就懒得表现, 幽幽的冒出一丝果香之后,感觉就像是睡着了。与之相反,桶边试饮的2010Clos de Beze因为封闭,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但后来试饮的2007Clos de Beze倒是完全开放。成熟的小红莓,桑葚,李子,黄桃的香气迸发,辅以集中的酒体,让人特别满足。

我跟他说,要是没有亲自体会过葡萄酒在年份的变化之间从娇艳欲滴到封闭再到绽放的过程,我可能会一直把告诉我这酒还很封闭还需要等的人当骗子了。他宽厚的笑笑说:“葡萄酒绝对是有生命的,他有神经焕发的时候,当然也要休息。”

 

不禁想起2在“勃艮第的大日子”(Les Grands Jours de Bourgogne)之中尝到的那些2011年份的葡萄酒,多数状态很不好,或封闭或酿造未完成。我想着如果有影响力十足的葡萄酒记者或评论家尝到封闭,不在状态的葡萄酒会不会就一语定论了。我觉得应该总写上是什么时候品鉴的,酒又处于酿造中的哪一个状态才好。这样至少留有一定评判的空间,就好像一幅艺术作品,在没完成的时候管中窥豹,也许就会和一幅伟大的作品擦肩而过。

 

勃艮第的葡萄酒里面,最让人期待却也最容易封闭的就是这特级园Grand Cru, 让人又爱又恨。面对这些沉睡的Grand Cru,想寻得一瓶适饮的酒,还真是不容易。有时不如把视角放宽一点,村级酒中也有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