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多以来,参加的首场澳大利亚葡萄酒展

陆江 | 葡萄酒在线

前天下午是澳大利亚葡萄酒(Australian Wine)中国区路演北京站活动。这是澳大利亚葡萄酒被封杀四年后,全面再度重返中国市场​,在北京的第一场规模化的路演(酒展)。

预先看了一下参展酒庄&酒商名录,数量不少,熟悉的不熟悉的各占一半,大牌名庄也有一些,能感受到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对重返中国市场的期待和热情。

我也是时隔数年,第一次有机会集中品鉴澳大利亚葡萄酒,了解接触澳大利亚不同葡萄酒产区的风格现状。同时看看行业里的老友新朋。

最近工作忙,我只能在酒展关门前一个半小时内完成逛展品鉴交流。效率为先,简单记录逛展经历。

看到Rob Dolan展台的Meg Brodtmann MW​,她是澳洲首位女性葡萄酒大师,我在十二年前去澳洲雅拉谷时认识了她丈夫,还有Rob Dolan先生,后来在其它场合遇到过她几次。试了几款雅拉河谷的黑皮诺、西拉和赤霞珠。整体清新细致,果味不错,酸度活跃,把雅拉河谷偏凉爽气候特质展现得到位。

走两步还看到熟人王迈特(Matthew Bahen),他们De Bortol​i还是澳洲甜酒的标杆生产商之一。当然其它干型(不甜)酒也有佳作。

巴罗萨老牌实力名庄​Peter Lehmann,展位上可以品鉴到品质不错的酒庄代表作:2016年份的Stonewell Shiraz。

澳大利亚葡萄酒老牌进口商葡睿,动作很快,今年市场一开放,就已经签下了好几家酒庄/品牌,不乏精品。产区覆盖也挺广,现场看到就有西澳、南澳和维州的产品。我重点对比了西澳玛格丽特河谷产区先锋之一Mike Peterkin的Pierro酒庄,和其儿子Nicolas Peterkin创立的的L.A.S Vino,各自旗下酒款,可以了解到产区两代人做精品酒的理念风格差异。

维州Tahbilk的马珊(Marsanne)单品种白葡萄酒实力依旧。

维州著名的加强酒产区Rutherglen的名庄Stanton Killeen,居然没带加强酒,有点失望,不过也可以试到实力还可以的Jack’s Block Shiraz 2021。Durif(小西拉-Petite Sirah)单品种干红,这是我几年前走访这酒庄时印象深刻的特色点。

Domaine Tournon是法国罗纳河谷巨头M.Chapoutier在维州的项目,旗下系列出品性价比不错,品质定位是中端市场。

南澳巴罗萨的Chis Ringland。这是我曾经买过最贵的澳洲酒的生产商,2001年份Dry Grown Shiraz ,是我学习那个时代追求葡萄极致成熟的标杆酒样。展位上试到的偏新年份中低线产品,尽管酒精度不低,倒是有不错的清新感和果味,据说顶尖款还是16度多的高成熟度风格。另外我买的2001年份的软木塞质量很糟糕,现场特意问了酒庄工作人员,他说2003年份后已更换供应商。

酒展尾声,我还试到一款生姜酒,应该归类在味美思范畴,一入口第一个念头“速速给我来个大闸蟹或梭子蟹”。

对了,还要感谢胡同老师和佟老师,在酒展关门前最后一刻,让我试到了南澳D’Arenberg的Dead Arm,品质在线,新年份和较早年份相比,有了更多的清新果味和活力。

一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虽然错过了不少,不过对澳大利亚葡萄酒最新风格的了解还是收获显著。

另外,无论从入门级大单品到精品高端产品,以及多样性和品质稳定性,澳大利亚葡萄酒在商业领域的实力和潜力,依旧在各葡萄酒产区国里有领先地位。

当然中国的葡萄酒市场状况已经和四年前大相径庭,澳大利亚葡萄酒要重回荣耀也是困难重重,需要更多时日和资源投入……其实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还是政经范畴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希望袋鼠能活得理性和务实些。

陆江(Maxime LU)

曾为Decanter亚洲葡萄酒大赛(Decanter Asia Wine Awards,2015-2019),意大利南部葡萄酒大赛(Puglia)、葡萄牙葡萄酒挑战大赛(Lisboa)等多个国际国内葡萄酒大赛评委;曾为黑珍珠等美食餐厅榜单评委;美食美酒旅游类撰稿人,《葡萄酒在线》主编、曾为《Decanter中文版》、Prowine中文网站等专业媒体平台撰稿人,走访了五大洲16个酒类主力产区国。

澳大利亚葡萄酒与中国市场

图文: 陆江(Maxime LU)

转发请标明出处:Prowine China

2015年6月17日,历时10年的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终于结出硕果。中澳两国政府代表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Canberra) ,正式签署了中澳自由贸易协定。随后双方还公布了包括葡萄酒在内的产品,在未来五年内的关税削减计划。澳大利亚葡萄酒关税将由现在的14%,第一年降至11.2%,第二年降至8.4%,第三年降至5.6%,第四年降至2.8%,并预计将于2019年降至0。澳大利亚近年来,经济方面有较大压力,由于高福利等原因,财政上背负着巨额赤字。而且一些原来的优势出口品种如铁矿石价格低迷,所以澳大利亚政府在努力开拓其它领域的潜力产品,其中葡萄酒就是重要增长点之一。

提到澳大利亚葡萄酒,最早可追溯到1788年,综合实力是新世界葡萄酒产区国中的佼佼者。我本人曾走访西澳、南澳和维多利亚州等主力产区,虽然还有新南威尔士和塔斯马尼亚等未曾探访,不过已经能深刻感受到澳大利亚在葡萄种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独立的大陆,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复杂多样的风土条件,从业者开放交流的心态,还有像阿德莱德大学为代表的专业领先的人才培训机构和葡萄酒技术研发中心,使澳大利亚葡萄酒具备很好的多样性和品质保障。无论从日常饮用,或是追求个性消费,澳大利亚葡萄酒都能找到不少合适选择。在国际葡萄酒市场形成了上佳的口碑(陆江 | 葡萄酒在线)。

mp37405896_1445584085665_2

 

现在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五大葡萄酒出口国,根据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Wine Australia)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5年6月30日,澳大利亚葡萄酒在过去一年内出口量达7.2亿升,出口总额达到18.9亿澳元,同比增长为4%和5%。这是自2006/07财年以来澳洲葡萄酒出口总金额首次呈现增长。而出口量方面也是自2010/11财年以来的最高量。其中前五大市场合计占整个澳洲葡萄酒出口金额的72%,美国(4.15亿澳元,下跌7.9%)、英国(3.69亿澳元,下跌2%)、中国大陆(2.8亿澳元,上升32.1%)、加拿大(1.8亿澳元,下跌0.7%)和中国香港(1.12亿,上升28.4%),而中国市场对出口增幅的贡献是最大的。同时澳大利亚中高端葡萄酒(出口价格7.5澳元/升以上)在中国市场表现不错,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中高端葡萄酒出口市场。此外,截止到2015年6月,在过去一年内,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继续保持第二位,销售额为3.56亿美元,增幅达到59%,销售额比第三位的智利要高出1.44倍之多。
从这数据分析就可以看出,对于澳大利亚葡萄酒来说,中国市场的潜力和重要性都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更好了解澳洲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张图表,这是出口到中国大陆的瓶装澳洲酒,分两个价格区间的出口量走势图。

mp37405896_1445584085665_5

2005/06年度,由于葡萄酒关税刚刚大幅降低,对外交流的增多,以及国民收入的提升,中国越来越多的消费场合开始饮用进口葡萄酒,这也推动了中国对进口葡萄酒需求的增加。而澳洲葡萄酒在2005/06年度到2008/09年度这一阶段,也逐渐形成了有较为稳定增幅的对华出口量,但因为市场推广不足,所以年总出口量并不多。

2008/09年度正值金融危机,拖累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到低谷,澳洲葡萄酒性价比凸显,而中国市场因为葡萄酒热潮起来,再加上4万亿投入基础建设(为抵御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带来了流动性过剩,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一下子躁动起来,同时也刺激了对澳大利亚低端葡萄酒的大幅对华出口,但因为波尔多当时在中高价段有着绝对主导地位,所以澳大利亚中高端葡萄酒出口增幅并未受益于这些因素。

到了2010/11年度,由于澳元汇率回升,以及前期盲目入市的酒商出现货品积压,澳洲低端葡萄酒需求减缓,由于中国政府采取收紧的经济政策,精品酒市场主导的波尔多酒开始见顶回落。(陆江 | 葡萄酒在线)

 

mp37405896_1445584085665_3

 

而从2010/11年度开始,澳洲政府开始对中国葡萄酒市场投入更多资源,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在华明显加大推广力度,包括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推广措施,大规模邀请中国的葡萄酒从业者、媒体和kol走访澳洲产区,在华推行A+澳洲葡萄酒培训计划等。澳洲葡萄酒在华的高品质多样性形象逐渐建立起来,市场也给于了回报,出口价格5澳币以上的澳洲葡萄酒销量明显增加。

很快到了2012年下半年,也就是2012/13年度,中国政府开始推行三公限制反腐倡廉,以对公消费和集团消费为主的中国葡萄酒市场遭到很大的打击。澳洲葡萄酒中5澳币以上的酒受挫明显,而低价澳洲酒因为针对市场不同,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冲击。中国葡萄酒市场开始向个人消费为主市场过渡。

mp37405896_1445584085665_4

根据市场情况,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为代表的澳洲葡萄酒推广力量,联合业内伙伴进行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安排澳大利亚葡萄收获之旅,积极参加以ProWine China为首的数个中国大陆有影响力的酒展。到众多国内区域核心城市,推行品鉴会路演,还有表彰为澳洲葡萄酒推广做出贡献的澳大利亚葡萄酒颁奖礼,以及高端零售渠道的活动。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一直致力于推广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多样性和高品质形象,常年开展面向爱好者与消费者的A+澳洲葡萄酒培训计划,还有大师班,新媒体推广。

毫不夸张的说,从2010/11年度-2014/15年度,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推广最积极、最有效、最有创新性和最有影响力的葡萄酒产区国,当属澳大利亚。所以澳洲葡萄酒很快就摆脱了市场的困境,最近的财年继续紧随法国之后,保持市场第二的位置,而且取得销售额增长59%的骄人战绩。

当然澳洲葡萄酒也并没有停留在原有的模式,而是继续在创新推广方式,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现在在多城举办的Thirsty Thursday系列盲品活动,就是个很有创意,低成本的推广活动,能有效地潜移默化地向业内人士和kol展示出澳洲酒高品质和多样性的特点。

mp37405896_1445584085665_6

2014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和澳大利亚葡萄和葡萄酒研发局正式合并成为澳大利亚葡萄与葡萄酒管理局(AGWA),这两家合并可以整合行业资源和结构,从而更有效地将酒庄和种植者的资金用于研发、市场拓展和推广,以获取更大收益。

另外还要提一下的就是,除官方机构澳大利亚葡萄与葡萄酒管理局外,澳洲葡萄酒行业还有其它推广活动,像维州政府自己组织的大规模邀请中国进口商和媒体走访维州子产区,也有西澳玛格丽特河谷在香港上海和成都做的餐配酒活动,澳洲酒庄们也积极参与进口商的推广活动,我在北京参加的酒庄品酒会或晚宴有半数左右是澳洲酒庄。(陆江 | 葡萄酒在线)。

mp37405896_1445584085665_7

而且澳洲葡萄酒产业针对中国市场的一些新动向也值得关注:像澳洲酒业零售巨头Woolworths收购了老牌进口酒商美夏(Summergate),直接布局中国市场;澳洲酒业巨头TWE也不再完全依赖进口商,开始直接建立自己的直营渠道。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大陆市场会有更多澳洲葡萄酒品牌,同样也会在国内葡萄酒产业中看到更多澳洲资本和人才的身影。

欢迎微信搜索【万欧兰葡萄酒俱乐部】或【wineclos】,关注我们公众号,我们有国际国内热点的葡萄酒资讯和专家观点,还有有趣好玩的美食美酒旅游活动。

陆江(Maxime LU)

– 国际国内葡萄酒大赛专家评委,《葡萄酒在线》专栏作者,美食美酒旅游类撰稿人,万欧兰葡萄酒教育首席讲师,资深葡萄酒收藏顾问。

 

 

陆江澳洲维多利亚葡萄酒产区游记(下)

维多利亚州3个子产区:
雅拉谷Yarra Valley – 国王谷King Valley – Rutherglen

图文:陆江(Maxime LU)

  5月27日疯狂的一天开始了,一早走访雅拉谷名庄De Bortoli(国内Torres代理),虽然在国内以甜酒著称,其实其它作品里也不乏佳品,尤其我个人喜欢这家酒庄在Heathcote产区的PHI GSM, 酒体和骨架有上佳的集成度和平衡。

1

紧接着是雅拉谷的标杆酒庄,也是雅拉谷最古老的酒庄Yeringberg,Pury家族已拥有了152年历史的精品家族酒庄。虽然平均年产量仅1500箱(18000瓶),但因其细腻优雅的风格和酒的深度,在国际葡萄酒界有着很高的认可度。品鉴时能感觉到做酒的用心和实力,量少优质和高知名度也注定了较高的价格。酒庄院子里的老树上长了不少蘑菇,蘑菇控的我一直在纠结:是否是可食用的?

2

IMG_20150527_104341_副本

这次行程安排相当紧,结果当天就上演了【奔跑吧,兄弟】-澳洲版的戏码,我和众多媒体兄弟姐妹们,上午参观完两家后,又去黑皮诺和夏多内不错的Innocent bystander(酿酒师在西澳牛庄Leeuwin工作过几年)参观品鉴。同时在这家酒庄的餐厅买了极简午餐:两个法棍三明治,我们就在车上啃着练牙的三明治,狂奔3个多小时前往墨尔本东北方向的最意大利的子产区King valley。雅拉谷的秋日街景只能在路口等车时,偷闲欣赏,电线杆子上依稀能看出雅拉谷激情的一面……

3

到达意大利血统的Pizzini酒庄,已是下午5点,我居然吃到了上好的应季柿子,也算是紧迫行程中的一丝慰藉。我被安排去做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苹果排,似乎还挺成功,苹果派装盘有点像烤乳猪块,于是居然还和大厨探讨了烤乳猪的技巧。说实话,这次行程的内容安排得不错,就是时间安排太过紧凑,可惜了这些好内容。烤完苹果派后,快速品完8款酒,还没来得及给酒瓶拍照,就被要求紧急行军半小时到Milawa的Linden Warrah酒店入住。

4

继续【奔跑吧,兄弟】晚间版,还有几家酒庄等待我们品鉴交流。离得近,我们从酒店步行去了品鉴地布朗兄弟(Brown Brother)酒庄,现场有三家酒庄:刚才的Pizzini酒庄,布朗兄弟酒庄(国内ASC代理,国内市场比较熟悉的品牌)和1999年种下澳洲第一株Prosecco的Dalz Otto,和酒庄代表们品鉴交流。现场还介绍了产区的相关知识,作为最意大利的维州产区,King Valley无论葡萄品种还是酒种都深受意大利影响。晚宴吃撑,估计是味如嚼蜡的午餐带来的食欲反弹。

5

5月28日最后一天行程。清早,看着雨后宾馆窗外的葡萄园,入秋一大片绿黄红黑混色,尚未枯下的弃叶残果,挂在整齐但粗细不一的T型主杆枝条上,绿草丛生,远处树丛在雾气中朦胧,有点勾起心底的文艺调调。

6

从King Valley到Rutherglen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Rutherglen是我喜欢的维州子产区,其实……因为加强酒是我个人的偏好。

上午Stanton & killeen wines有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种植的来自于葡萄牙的葡萄藤,加强酒比较出彩。第二家是名厂Campbells,【学习帖:下面第二张图是标准的solera系统】,除加强酒实力强劲外,其实酒庄的白品种如雷司令和Roussanne,红品种如西拉、Durif(小西拉)等非加强酒也都有出挑的产品。

7

  Stanton & killeen wines

8

  Campbells

  中午在Pfeiffer酒庄,这家的雪莉style的酒,雷司令,Muscat加强酒等实力都不错。酒庄还拥有一片水域和桥梁,不少大黑牛,超赞度假地 。午餐吃了小袋鼠肉(如图),只是冷餐让我和数位小伙伴误会,没吃多少,在回墨尔本的3个多小时中饥肠辘辘,幸亏小黑带了能量棒。【冷餐……不要误会成头盘……后面没有主菜!!!】

9

最后一家Rutherglen的酒庄All Saints,历史悠久,还有当年酒庄建设时中国劳工的宿舍遗迹。我们走访时酒庄正好是最美季,让我费了不少相机存储空间。可以列入来澳洲自驾行的访问点。品鉴酒庄的酒,加强酒实力不弱,非加强的酒中西拉表现突出,白的Marsanne表现也不错。

10

我们的维州葡萄酒产区之行终于收官,晚上回到墨尔本,在Queen Victoria Market有维州政府安排的告别聚会,有音乐,有冷餐,还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我提早和几个小伙伴撤退了,逛逛超市,在墨尔本的大街溜达,再搭了段免费的市区内的珰珰车。美丽的夜景,老火车站,雅拉河,维州州立美术馆,再见了墨尔本。

11

 

欢迎微信搜索【万欧兰葡萄酒俱乐部】或【wineclos】,关注我们公众号,我们有国际国内热点的葡萄酒资讯和专家观点,还有有趣好玩的美食美酒旅游活动。

 

陆江(Maxime LU)

– 国际国内葡萄酒大赛专家评委,独立酒评人,美食美酒旅游类撰稿人,葡萄酒行业咨询顾问,资深葡萄酒和烈酒收藏顾问,万欧兰葡萄酒教育首席讲师

 

王智慧(Serien WANG)

– 资深葡萄酒编辑、撰稿人和专业译者,《葡萄酒在线-WINEONLINE.CN》葡萄酒专题总监,万欧兰葡萄酒教育葡萄酒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