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局之<小酒小菜,清静有为>

TimeOut消费导刊-北京站,这期杂志(2014.03.03-03.16第367期)专题

关于我所在的一个北京本地的葡萄酒局的文字。

《北京的局》

 

北京的民间组局,实在数不胜数。

 

如果把社交网络比做一张人体图,所谓局,就是于交互循环的网络尽头那个相对封闭的末梢,形成主题功能鲜明、交流高度集中的突起。之所以泛泛之交让人无感,

只有到自己吃得开的局上,才能刺激摩擦出满足的火花——归根结底,任何局的主题都是存在感和归属感。

本期TimeOut推荐的局,主题形式人员密度皆不同,每个局中人皆乐在其中,也足以让每个局外人别开生面。

即便你是混局菜鸟也不用怕,专题最后,TO君照例贴心地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祝混局愉快,但别忘了记住:混局嘛,最要紧是局气。

统筹/李牛牛 黄哲 文/黄哲 毛楚潇 李妖妖 娄家欢 摄影/杨毅东 李森 插画/李晓东

ju

  小酒小菜 清静有为

 

组局人:陆江,万欧兰葡萄酒俱乐部首席顾问,葡萄酒聚会。

参与者:文艺界6-20余人不等。

常聚地:LUCE、百米粒、汉舍等餐厅,平均每周一次,晚餐到深夜。

陆江参加的酒局数不胜数,但对他来说,这个名称和内容都是“小酒小菜”的局,却最畅快欢乐。工作虽忙,也常年出现在各种酒局,但每周一次的小酒小菜他从未缺席。

春节前的最后一聚,本来选在工体的一家法餐厅,但因为提前放假,只好临时挪到旧鼓楼大街的LUCE,这对清静斯文的小酒小菜局来说,算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突发状况了。说起这事儿陆江像是夸耀自家人般的有些得意:“我们的据点一般都是朋友的餐厅,至少是朋友可以打招呼的餐厅,毕竟需要自带酒,还需要餐厅提供酒具,高兴了也不知到几点。所以这个群其实很厉害,大家都有能力触及到很多场地,省去开瓶费,遇到突发状况也毫不担心。”

去年秋天,威士忌杂志中国版主编朱烽组建了名为小酒小菜的微信群,最初建立时有二十几个人,都是艺术、音乐和媒体界的朋友。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直到现在也不足三十人,规模基本算是毫无壮大之势,活跃度却是节节增高。

第一次聚会选在了汉舍,因为毫无经验,自带酒没有任何要求,酒的品种和品质都非常混乱,有几次经验之后,几位主力合计了一下,决定为这个局定下一些规矩。“其实也都很简单,有时候按价钱来要求,70美元或者100美元标准的,也有以产区为主题的,以价格做标准时都会备注是在wine-searcher网站上的价格,不然大家的购买场所不一样,水平还是会参差不齐。”说起标准可能会有人不解,觉得以聚会的角度来讲过于严苛,但陆江的解释却十分有道理:“如果不要求,几次下来酒的品质就会越来越差,从品酒的角度来讲也就没意思了。”

作为群里为数不多的专业人士,陆江在局上的品酒时段总是话题的中心,时而介绍着酒的历史背景和产区特点,时而也夹杂一些小故事供人解闷,提前做功课是必须的,用他的话说,“虽然是聚会,但这里的人都有积极钻研的兴趣,在业余组里算非常不错了,每个人都在营造葡萄酒的氛围,所以我肯定会多聊一些。有时候谁要去国外玩,也会找我推荐一些与葡萄酒有关的路线,前阵子我还给人推荐了电影《杯酒人生》的路线,有了葡萄酒做线索,旅游也更好玩了。”

既然是业余组,局上的话题就肯定不止是葡萄酒,各式各样的人聚在一起,尝过美食品过酒,就把各个圈子新鲜好玩的事情分享一遍,这对陆江来说,也是不小的收获:“梁翘柏加入之前,我本来是个对音乐不怎么感兴趣的人,后来知道他是《我是歌手》的音乐总监,我就去看了几集,听他们讨论音乐,我也觉得很有意思,发现一些以前不知道的歌手,觉得这些人唱得都很好听。”

ju640

ju3-640

ju1024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